“君上,这些参与考校的人所作答的竹简,最终该当如何处理,并且如何进行初步的评选?总不能一个个的都拿到君上的面前吧?”
“此事朕自然是不能面面俱到,但也不能将这么大的权力下放到郡中去,他们距离咸阳一个个都是十万八千里,一旦有什么不好的想法,最终想要追查都是十分困难的,此事我派出一些禁卫,专门等到考校结束后将这些考生的作答直接运送会咸阳城,到了咸阳城中之后,你二人找一些学识渊博之人进行一番初审,选出上等之作给朕,朕再最终确定进入下一轮之人的名单,此乃是科举新政实施的第一年,你二人纵然辛劳一些,也要慎之又慎啊!”
“君上,此事所要耗费的时间可是不少啊……”
“君上尽管宽心,我二人定会好生将此事办完,不管整个大秦有多少竹简需要审阅,我二人也会尽力完成,定会将大秦最顶尖的人才给君上甄选出来!”
“君上,这是……”
“不知君上可知此物乃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做出来的?若是当真能够代替竹简,我看这一张之数就能够代替两卷竹简,这运送起来可就方便了不知道多少啊!”
“有了此物,有了君上刚刚制定出来的新政,我大秦读书人的春天当真是已然到了,我等要替这天下万万千千的读书人谢过君上啊!”
“既然如此,那些个蠢蠢欲动的贵族岂不是没了依仗?这还差不多,他们自然是不会知道有多少黔首的子弟为了到县中听一次讲学要耗费多么大的精力?好在君上还真是个体察民情的皇帝,我大秦之所以能发展至此,皆是与君上有关!”
“无妨,你才多大的年纪,就算是这一次不成了,再等个十载也是没有问题,只不过你若是在这样的话,你的婚事……”